深圳公交巴士是深圳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深圳共有896条公交巴士线路(2024年12月,不含定制公交、深汕巴士和公交化客运班线),经营企业3家,各公司共有运营车辆15931辆(2022年度)[1]。2024年,深圳公交巴士总客流量7.99亿人次[2],约占公共交通总客流量的19.2%。
目录
1 发展历程
2 线路
2.1 线路编号方式
2.1.1 旧编号方式
2.1.2 “三层次公交线网”编号方式
2.1.3 其他编号方式
3 票务
4 参考资料
发展历程[]
深圳的公交服务在建市前的1975年便已出现,第一条线路是由宝安县深圳镇人民汽车公司(深圳巴士集团的前身)运营的火车站/侨社-东门运输站线路(现在1路的前身)。在特区成立后,该公司更名为深圳公汽公司,主营特区内的公交线路,并在1992年成为特区内的公交线路特许经营企业。公交网络在90年代快速发展,基本覆盖了特区内的主干道。在90年代,深圳公汽公司投放了空调大巴,并在全国率先引进无人售票和公交IC卡。
1985年,深圳首批“城镇郊县公共汽车”开通(特区外以及跨越特区内外的线路),包括特区至溪冲、小梅沙、观澜、平湖及南头至新安的线路,此后宝安县公共汽车公司于1989年开办宝安县城至罗湖、西乡街道、固戍、中和、中医院四条专线。同年,市区因公共交通运力不足,深圳交通部门决定开辟公共中小巴线路,并将线路通过竞投方式承包给深圳市公共汽车公司及西湖企业发展公司营运。同年6月15日,首条公共中小巴线路(1号线(也即后来的小巴401路),来往东湖客运站及福田客运站)开通,此后,通过将营运中小型客车转型为公共中小巴的方式,深圳的公共中小巴服务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
对于这两类线路,政府曾长期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由于服务质量下滑,市政府相继在2006年及2007年推进公共中小巴退出特区、公交专营化改革,逐步用公交大巴线路替代特区内的公共中小巴,并让全市的公交线路基本由巴士集团、东部公交和西部公汽运营,从而将公交经营模式从市场化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导的财政补贴模式。深圳也在2007年实行公交降价,设立了公交票价上限及深圳通刷卡优惠,大幅降低分段售票线路的票价水平。
为解决公交线路重复、覆盖不足、绕路多等问题,深圳从2008年开始规划“三层次公交线网”,通过设置快线-干线-支线三个层次的公交线路网络,面向不同类型的乘客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但尽管现存公交线路逐步改用E、M、B三层次编号方式,受到场站资源、道路通行条件等因素影响,这一理念未能得到较好的落实[3]。此后为缓解高峰期重点区域公交运力不足的问题,深圳分别在2007年和2010年开通高峰专线和高快巴士线路,缓解了上班族乘车难的问题。
以申办2011年大运会为契机,深圳公交从2009年开始引进新能源客车,首先引进了液化天然气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此后又在2011年投放一批纯电动客车。随后,深圳在2015至2016年间大规模投放纯电动公交,并在2017年12月27日宣布三大公交专营企业全面实现纯电动化。纯电动化的过程曾饱受争议,也曾影响部分线路的正常运营,但纯电动客车的推广也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并有力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线路[]
截至2024年12月,深圳共有896条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直接管理的公交巴士线路,均由深圳巴士集团、东部公交、西部公汽三家专营企业经营。此外还有由私企经营的公交化县际客运班线(例如:莞深001线),以及由惠州、东莞交管部门管理的跨市公交线路。深圳也有数家企业经营互联网预约购票的定制公交线路。
线路编号方式[]
旧编号方式[]
2008年12月前,深圳公交线路的数字编号采用以下规则(按这一规则赋予编号的线路目前仍在运营,但2008年12月之后的新线路均改用“三层次公交线网”编号方式,部分既有线路逐步改用新编号方式):
1-299路是特区内(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的公交大巴线路,由深圳巴士集团及旗下的鹏翔客运、深展冷巴行走;
300-399路为来往特区内外的公交大巴线路;
400-499路为特区内的公共中小巴(下称中小巴)线路;
500-599路为来往特区内外的中小巴路线;
600-699路为宝安区公交大巴线路;
700-799路为宝安区公共中小巴线路;
800-899路为龙岗区公交大巴线路;
900-999路为龙岗区公共中小巴线路。
这一编号规则最早在1992年左右出现,最初采用200-299号段作为“公共汽车专线”编号(例如将来往建设路及蛇口的4路专线更改编号为204路,将来往东门汽车站及西乡的专线编号为299路),此后来往特区内外的公交大巴线路更改为300-399号段。1994年3月18日开通102路、104路为首次使用100-199号段,两条线路为深展冷巴的空调大巴线路,但此后开通的113路则为巴士集团运营的空调大巴线路。公共中小巴的编号规则从1992年左右开始使用,并在1995年明确。
此外,部分线路的编号并不符合这一规则,例如8路在1998年将北端终点站调整至位于特区外的德兴花园总站,但编号一直未改,又比如307路的前身206路在1997年延伸至丽湖花园总站后并未更改编号,直至2006年改为307路。
2008年12月前,公交线路还会采用以下字母前缀:
K开头的线路为相同号码线路的快线班次(存在例外,如2008年9月16日开通的K354路、K318路、K384路、K359路并无对应的普通线路);
J开头的线路为深圳巴士集团捷运巴士线路,原本规划有J1-J7路,但实际仅有J1路、J2路曾经运营;
N开头的线路为夜班巴士线路。
“三层次公交线网”编号方式[]
2008年12月26日,深圳开通首批共36条“三层次公交线网”的巴士线路,采用以下规则[4]:
E1-E99为快线巴士线路,为城市组团间长距离出行乘客提供快速运输服务;
M100-M599为干线巴士线路,为城市主要干道沿途乘客提供中快速运输服务;
B600-B999为支线巴士线路,为组团内部短距离乘客提供中速服务,为快线、干线提供接驳换乘服务,并具备加密网络覆盖的功能。
自该日起,深圳新开通的常规巴士线路均采用“三层次公交线网”编号方式,数字部分不再区分线路连接的区域。
此外,新开通的夜班巴士线路仍采用N开头,直接加在线路编号之前,表示该线路的夜间班次。这一规则最早出现在2018年10月26日开通的NE29路、NE30路、NE31路以及NM387路上。
其他编号方式[]
高峰专线XX号:只在高峰期开行的巴士线路;
高快巴士XX号:只在高峰期开行的巴士线路,线路停靠站点较少,部分线路行经快速道路;
机场X线:连接宝安机场的巴士线路,这一编号方式始于2007年4月20日开通的机场3路等线路,2020年10月13日被A字头线路取代;
A字头线路:连接宝安机场的巴士线路,这一编号方式始于2020年10月13日开通的A1路等线路;
K字头线路:快线巴士线路,部分线路为对应数字编号线路的快线班次。在2018年6月30日K105路(现M105路)等线路更改编号后,该编号方式只出现在私企运营的公交化客运班线上;
旅游X线:连接旅游景点的公交化客运班线,2023年6月17日旅游9线取消后,暂无新线路采用该名称;
深莞X线:来往深圳及东莞两地的跨市巴士线路,2021年12月28日深莞1线、深莞2线取消后,暂无新线路采用该名称;
深惠X线:来往深圳及惠州两地的跨市巴士线路;
莞深X线:来往深圳及东莞两地的公交化客运班线,目前仅有莞深001线。
深汕XX线: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运营的公交线路。
巴士线路分类
按起讫点区域分类
市内线路:福田区(列表)‧罗湖区(列表)‧盐田区(列表)‧南山区(列表)‧宝安区(列表)‧龙岗区(列表)‧龙华区(列表)‧坪山区(列表)‧光明区(列表)‧大鹏新区(列表)
跨市线路:来往东莞市‧来往惠州市‧来往中山市‧来往广州市‧来往汕尾市‧来往江门市
深汕特别合作区线路:深汕巴士(分类页‧列表)
按运营者分类
专营企业:巴士集团(深汕巴士)‧东部公交‧西部公汽
已退出市场:横岗汽运‧天诚运输‧金华南巴士‧恒誉光明‧安道运输‧华程交通‧宝运发‧中南服务巴士‧大鹏海滨‧鹏运国旅‧机场运输‧新通宝运输
按线路性质分类
数字编号线路(分类页)‧干线巴士线路(分类页)‧支线巴士线路(分类页)‧快线巴士线路(分类页)‧K字头线路(分类页)‧高峰专线(分类页)‧高快巴士(分类页)‧夜班巴士(分类页)‧机场巴士(机场快线‧分类页)‧城际巴士(分类页)‧深汕巴士(分类页)‧假日专线(分类页)‧观光巴士(深圳观光巴士‧鹏运观光巴‧分类页)‧其他特别线路‧已取消线路‧已更名线路
定制公交
深巴出行线路(深巴出行‧分类页)‧优点巴士线路(优点巴士‧分类页)‧e巴士线路(e巴士‧分类页)‧西部公汽定制线路
客运班线
省市际客运班线‧公交化客运班线
首页‧城市公共汽车导航页‧公路客运导航页
关于此模板
票务[]
详见深圳公交巴士票制票价。
参考资料[]
↑ 深圳统计年鉴 2023.深圳市统计局, 2024-03-08.
↑ 2024年深圳交通运输行业统计数据.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2025-02-20.
↑ 赵建明,谭英嘉,朱一洲等.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成网后常规公交线网服务优化研究——以深圳为例[J].城市公共交通,2022,No.292(10):53-58.
↑ 25条公交新线促进城市“血液循环”. 深圳晚报, 2008-12-26
公共汽车
公路客运
轨道交通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出租汽车
共享出行
交通基建
政策法规
事件及专题
首页 · 关于深圳交通百科 · 编辑指南关于此模板